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中國積極參與奧林匹克運動,堅持不懈弘揚奧林匹克精神,是奧林匹克理想的堅定追求者、行動派” 6月23日是奧林匹克日 團結一致 弘揚奧林匹克精神
數據來源:中國奧委會
6月23日,又是一年奧林匹克日。
回顧過去,奧林匹克光芒閃耀在遠方和身旁。
競技賽場,中國運動員將中華體育精神和奧林匹克精神發揚光大,讓中華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交相輝映,生動呈現了中國式現代化的萬千氣象。
街頭巷尾,一個個躍動的身影、一支支健身的隊伍,領略著運動的快樂,見證著體育強國和健康中國建設的步伐鏗鏘。
“相互理解、友誼、團結和公平競爭”。奮斗在新征程上,我們每個人都是奧林匹克精神的詮釋者、傳遞者,都是奧林匹克的參與者。
——編 者
人人都是奧林匹克的參與者
孫穎莎
孫穎莎
回想起不久前結束的多哈世乒賽,我依然心潮澎湃。頂住壓力成功衛冕女單冠軍后,時任國際奧委會主席巴赫親自為我頒發冠軍獎杯,令我備受鼓舞。競技場上,球不落地,永不言棄。拼盡全力、挑戰極限、超越自我,這是所有參賽運動員對“更快、更高、更強——更團結”奧林匹克格言的永恒追求。
2008年,我在電視機前觀看北京奧運會的比賽,張怡寧與王楠的精彩對決令人熱血沸騰。頒獎儀式上,3面五星紅旗同時升起的畫面,更是點燃了無數中國人的民族自豪感。那時,我接觸乒乓球不到3年,奧林匹克的種子已在我心里悄然生根。
從那時起,我的人生有了方向。每次撿球,總想著把球盆再裝滿些,這樣就可以多打幾個球;累到胳膊都抬不起來時,看到跳躍的小白球,還是會忍不住揮拍。進入省隊后,我對自己的要求更加嚴格,每次訓練比別人早起一小時,下訓后還要再加練幾十分鐘。我知道,當決心為祖國榮譽而戰時,便容不得一絲懈怠。
努力不會辜負每一個追夢者。20歲時,我拿到了自己的第一塊奧運金牌。站上最高領獎臺,聽到國歌響起,那一刻我深深地感受到,一個人只有把個人夢想與祖國榮譽結合起來,才會擁有那份堅不可摧的力量。
成長的路從來不會一帆風順,競技體育的殘酷就在于冠軍只有一個。但是奧林匹克史上的無數故事告訴我們,只要為夢想拼盡全力,每個人都可以成為自己的冠軍。
巴黎奧運會上,我身兼3項,為國乒包攬5金盡了自己的一份力,對奧林匹克精神也有了新的感悟。混雙決賽后,我們和外國運動員一起合影;閉幕式上,我代表亞洲運動員,與巴赫主席以及各大洲運動員站在一起……這些暖心的畫面,深深定格在我的腦海中。體育是促進和平的力量,“更團結”彰顯了奧林匹克的時代使命。
體育是全世界通用的語言,人人都是奧林匹克的參與者。我很高興看到,有越來越多體育愛好者盡情揮灑汗水,用體育運動為健康生活添彩。我相信,每個人對體育的熱愛、為夢想的堅持,將共同匯聚起奧林匹克的時代榮光,為構建山海相連、人文相親的命運共同體貢獻更多體育力量。
(作者為中國乒乓球隊運動員,記者孫龍飛采訪整理)
新一屆國際奧委會主席考文垂
改變,從傾聽開始
考文垂
1992年巴塞羅那奧運會,一位9歲的津巴布韋女孩盯著電視機,看到自己的同胞在跳水賽場上盡顯英姿。“我有一天也要參加奧運會,為津巴布韋贏得金牌!”小小的她立下志愿。
33年后,這個女孩不僅早已實現了自己的愿望,更在希臘當地時間3月20日召開的國際奧委會第144次全會上,從7名候選人中脫穎而出,當選為國際奧委會第十任主席。
她就是柯絲蒂·考文垂,歷史上首位來自非洲的國際奧委會主席和女性主席。6月23日奧林匹克日上,考文垂將正式接任托馬斯·巴赫。
1983年,考文垂出生于津巴布韋首都哈拉雷,在家人帶動下,考文垂幼年時接觸游泳運動,并在6歲時加入游泳俱樂部。
運動員時期,考文垂征戰過5屆奧運會,嘗遍各種滋味。2000年悉尼奧運會上,考文垂初登奧運舞臺,便參加了游泳4個項目的爭奪。4年之后的雅典奧運會上,更加成熟的她大放異彩,一舉奪得3枚獎牌,其中包括女子200米仰泳金牌,這也是津巴布韋歷史上的首枚個人項目奧運金牌。北京奧運會上,考文垂奪得1金3銀,成為非洲歷史上最優秀的運動員之一。
考文垂繼續征戰了倫敦和里約兩屆奧運會,之后逐漸淡出賽場,此時的她已經有了新的角色。2013年,她以運動員委員會委員的身份進入國際奧委會,并于2018年至2021年期間擔任運動員委員會主席。
從觀眾到奧運冠軍,從運動員委員會主席到國際奧委會主席,對這位曾經的游泳奧運冠軍而言,泳池外的考驗同樣艱巨。
“運動員的需要和期待,以及他們如何看待自己在未來奧林匹克運動中的角色,這些都是我要認真了解的。”接任國際奧委會主席后,考文垂的工作首先從傾聽開始,“為了更好地支持運動員實現奧運夢想,我們必須認真傾聽他們本人的聲音。”
在頂尖運動員層面辦好奧運會,在社區層面傳播奧林匹克價值觀,這是考文垂對于新角色的基本工作思路。與此同時,強化同國家(地區)奧委會之間的聯系、推動年輕一代參與奧林匹克運動等也在她的工作計劃之中。
對這名昔日奧運冠軍的當選,有人認為當前政策會得以延續,有人則期待她能加速奧林匹克運動的改革。如何面對體育政治化傾向、如何吸引新一代年輕人、如何利用人工智能等新技術……考文垂所面對的絕非坦途。“我的大門永遠向大家打開,我期待未來可以傾聽所有人的聲音,確保奧林匹克運動始終與時俱進、強健有力,為年輕一代留下卓越的遺產。”考文垂說。(記者 劉碩陽)
【運動員】
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運動員王心迪
“全力拼搏,成為更好的自己”
王心迪
助滑、起跳、翻騰、入水……運動員王心迪的動作一氣呵成。6月16日,在河北秦皇島訓練基地,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國家集訓隊開啟了水池訓練。
水池訓練是對雪上訓練的補充,是隊伍夏季訓練的重要部分。“這一周以適應性訓練為主,后面要沖擊高難度動作,也要在穩定性上有所提升。”王心迪為自己的夏訓設立了明確目標。
距離2026年米蘭冬奧會開幕僅剩200余天,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隊的沖刺備賽早已開啟。
這是王心迪的第三個冬奧會備賽周期。30歲的他練習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項目已有18年之久,其間參加過許多比賽,也獲得多個世界冠軍。然而,未能站上冬奧會的領獎臺,始終是他心中的遺憾。
“奧林匹克的舞臺是每個運動員終生追逐的夢想,我想為夢想再拼一次。”王心迪說,備賽米蘭冬奧會,自己在技術和心態上都更成熟,目標也更堅定。為了打磨動作細節,王心迪經常主動加練。“訓練就是不斷挑戰和超越自己,雖然過程不容易,但我很享受。”他說,“以前總是想著結果如何,現在更專注于過程。過程做到位,結果自然水到渠成。”
訓練場上的倒計時牌,記錄著時間的流逝。“隊伍中的每一個人都非常努力、非常刻苦,我也將為了奧運夢想全力拼搏,成為更好的自己。”王心迪說。(記者 季芳)
【志愿者】
北京冬奧會志愿者徐天然
“每一份付出都非常動人”
徐天然
練口語、學教學技巧、了解風土人情……就讀于中國傳媒大學的徐天然,最近正在為下半年前往羅馬尼亞孔子學院擔任國際中文教育志愿者做準備。
成長于北京的徐天然從小受到這座雙奧之城的熏陶,北京冬奧會正式招募志愿者時,她毫不猶豫就報了名。北京冬奧會期間,許多精彩的比賽瞬間給徐天然留下了深刻印象。“當運動員從雪坡上滑下來時,所有觀眾都在歡呼慶祝,無論他們來自哪里。殘奧會時,有一些選手會不小心錯過旗門,但他們為了完賽,還是會把自己的身體努力挪回去……這些瞬間都深深觸動著我。”徐天然回憶。
在徐天然眼中,奧林匹克的情懷和魅力是自己參加志愿活動的動力。“我在志愿活動中認識了許多新朋友。北京冬奧會時,我們向許多外國志愿者朋友學習語言;哈爾濱亞冬會時,一位泰國運動員跟我交換了徽章……”徐天然說,“賽場上的每個運動員為了同一個夢想而拼搏,賽場外的每名工作人員為了同一個目標而努力,每一份付出都非常動人。”
初中時,徐天然學習了太極拳和武術,感受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在她看來,參加各類體育項目也是對中華體育精神的一種傳承。
“愛上體育運動后,我感覺身體更加強健、心情更加舒暢,同時也有超越自我的成就感。”徐天然說。(陶相安 王潤秋)
【愛好者】
云南昆明“爺爺足球隊”組織者孫滇云
“多運動,人會覺得更幸福”
孫滇云
上午10點,云南省昆明市盤龍區茨壩農貿市場人聲鼎沸。穿過叫賣聲此起彼伏的攤位,一片綠茵場映入眼簾——奔跑、過人、傳球,一場足球賽正在進行。特別的是,場上都是頭發花白的“老將”。
“在我們隊里,50歲的是年輕球員,最大的有90歲!”這支“爺爺足球隊”的組織者、69歲的孫滇云說,每周二、周五是他們相約踢球的日子。“都不用喊,大家自發就到場了。”孫滇云說。
“球隊成立于1982年,40多年過去,隊員已經突破了百人。剛起步時,還得到處借球場。”孫滇云說,10年前,在茨壩街道老年活動中心,球隊有了自己的球場。“現在每周分組踢踢球,每年參加兩到三次全國賽。”孫滇云說,今年5月,球隊去山東威海參加臨港星途杯足球賽,拿下了60歲以上組別的第三名。
對“爺爺足球隊”來說,雖然奔跑速度和帶球技巧都已不如往日,但他們用一種更純粹、更樂觀的心態來踢球。
“比賽沒有記分牌,不能有沖撞是這個球場的首要規則。”孫滇云笑著說,“友誼第一、健康第一、快樂第一、和諧第一、比賽第五。”
除了足球,跑步、羽毛球、氣排球,都是大家經常參與的項目。“出出汗,多運動,人會覺得更幸福。”孫滇云說,前不久,他們組織了一場“六一老頑童”比賽,未來還將快樂地奔赴一場又一場比賽。(記者 陳晨曦 楊文明 實習生那琳參與采寫)
圖①:2008年北京奧運會開幕式。影像中國
圖②:2004年雅典奧運會,劉翔在男子110米欄比賽中奪冠。影像中國
2022年北京冬奧會開幕式。劉欣 攝
2002年鹽湖城冬奧會,楊揚(前)為中國奪得第一枚冬奧會金牌。影像中國
2001年7月13日,人們在央視演播大廳慶祝北京申奧成功。王文波 攝
1984年洛杉磯奧運會,中國女排戰勝美國隊奪得金牌。影像中國
1984年洛杉磯奧運會,許海峰為中國奪得第一枚奧運金牌。影像中國
1932年洛杉磯奧運會,“中國奧運第一人”劉長春參加田徑比賽。影像中國
當6月23日的陽光灑向洛桑
國際奧委會總部“奧林匹克之家”
迎來一場凝聚歷史榮光和未來使命的
雙重慶典
既為慶祝奧林匹克精神的百年傳承
更莊嚴見證奧林匹克最高權力的
歷史性交接
↑6月23日,巴赫與考文垂(左)在交接儀式上。新華社記者 連漪 攝
擁有131年歷史的國際奧委會
迎來了首位“80后”掌舵人
41歲的柯絲蒂·考文垂
正式接棒托馬斯·巴赫
成為國際奧委會第十任主席
↑3月20日,巴赫(右)邀請國際奧委會新一任主席考文垂上臺致辭。當日,在希臘納瓦里諾海岸舉行的國際奧委會第144次全會中,考文垂當選國際奧委會新一任主席。新華社記者 曹燦 攝
來自非洲津巴布韋的考文垂
一舉擊破雙重“天花板”:
首位女性主席
首位非洲籍領導者
“這是一個非凡的時刻”
今年3月20日
剛剛在選舉中勝出的考文垂
面對全球鏡頭動情訴說
“當我9歲的時候
我從未想過有一天能站在這里”
時間回到1992年
津巴布韋首都哈拉雷
一個炎熱的午后
9歲的考文垂趴在家里的老舊電視機前
巴塞羅那奧運會泳池的粼粼波光
成為她眼中永恒的星光
“我對父母說:
‘有一天我要參加奧運會
為津巴布韋贏得金牌’
他們笑著回答:
‘好啊!但這需要付出巨大努力’”
這個被呵護的夢想
在2004年雅典奧運會璀璨綻放
不到21歲的她
摘下女子200米仰泳金牌
那是津巴布韋史上首枚個人奧運金牌
四年后的北京
考文垂迎來運動生涯巔峰
拿下1金3銀
成為“水立方”最耀眼的明星之一
↑2008年8月16日,考文垂(中)在“水立方”獲得北京奧運會女子200米仰泳冠軍。新華社記者 王定昶 攝
結束了倫敦和里約奧運會的征程
考文垂最終帶著七枚奧運獎牌退役
2金4銀1銅
創下非洲運動員之最
2013年
她以運動員委員的身份
加入國際奧委會
2018年
她當選國際奧委會運動員委員會主席
并進入國際奧委會執委會
↑2014年8月25日,考文垂(右二)在南京青奧會的活動中發言。 新華社記者 任正來 攝
五環徽章在她胸前閃耀
身份從泳道中的競爭者
轉變為全球最大體育組織的管理者
“當你作為一名運動員代表
進入奧林匹克運動時
突然有一個時刻你會意識到
‘哦,這是一個新的使命’”
在履新前夕的采訪中
考文垂面對鏡頭目光堅定地表示
奧林匹克價值觀
“永遠、永遠、永遠不能妥協”
↑考文垂在正式履新前夕接受采訪。圖片來自國際奧委會
斬釘截鐵連用三個“永遠”
昭示這位“80后”新掌門人
捍衛奧林匹克價值觀的決心
“卓越、尊重、友誼”
“我們必須為此感到自豪
我們不僅踐行奧林匹克價值觀
更要將其推向世界每一個角落”
↑奧林匹克價值觀“卓越、尊重、友誼”。圖片來自國際奧委會
考文垂的治理哲學
深植于非洲傳統智慧
她以“烏班圖”精神為內核
——即“我們在故我在”
推崇集體協作的力量
她的核心主張
高度契合巴赫任內所倡導的
改革方向和重大決策
輿論普遍認為
她的當選并非“巴赫時代”的終結符
相反,在未來較長一段時間內
國際奧委會航向清晰
↑最新一期《Olympic Review》雜志封面。圖片來自國際奧委會
12年前
巴赫以“改變或被改變”的宣言
開啟改革征程
從奧林匹克議程的可持續發展戰略
到《奧林匹克AI議程》的科技賦能
從推動性別平等
到簡化申辦流程
這位曾奪得奧運金牌的德國人
深度重塑了奧林匹克運動的基因
然而,在新老主席交接的背后
奧林匹克運動面臨多重嚴峻挑戰——
奧運會屢屢成為地緣政治博弈的舞臺
電子競技等新興項目
沖擊著傳統體育項目
全球氣候變化直接威脅
奧運會的選址與舉辦
確保財務健康的同時
如何避免商業擴張侵蝕奧林匹克精神
↑2024年7月19日,巴赫指向首屆國際奧委會成員的照片。當日,巴赫到訪巴黎索邦大學。1892年,“現代奧林匹克之父”顧拜旦在此發表演講,首次公開提出恢復奧運會。1894年6月23日,國際奧委會在此正式成立。新華社發
選擇在奧林匹克日交接
深具歷史象征意義
131年前
顧拜旦在巴黎索邦大學
點燃現代奧林匹克運動的復興之火
131年后
當考文垂接棒領航
奧林匹克的核心價值
“卓越、尊重、友誼”
不曾改變
引領這項偉大運動應對新時代挑戰
需要非凡的智慧與勇氣
對這位“80后”主席的真正考驗
剛剛開始
記者:姬燁、高鵬、單磊、許仕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