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省份經濟半年報
向上積蓄拔節的力量
編者按 行至年中,地區經濟走勢備受關注。經濟大省穩挑大梁、產業升級向新向優、對外貿易多元共進、經營主體趨穩向好……31個省區市經濟“半年報”日前已全部出爐,其中誰在領跑、誰在猛追、誰在掉隊?面對嚴峻復雜的國際國內環境,下半年各地如何聚焦重點、向新求質、頂壓奮進?
風浪越大,愈顯地區經濟強大韌性與旺盛活力。
經濟大省穩挑大梁、政策效應不斷顯現、產業升級向新向優、對外貿易多元共進、經營主體趨穩向好……31個省區市經濟“半年報”日前已全部出爐,各地基本實現“時間過半、任務過半”的目標。定力、活力、動力、潛力,匯聚成地區經濟向新向好的韌性曲線。
看經濟增速,今年上半年,20個省份超過全國增速(5.3%),貴州、天津與全國增速持平,9個省份低于全國增速。其中,西藏以7.2%的增速領跑全國,甘肅以6.3%的增速位居全國第2,湖北以6.2%的增速緊隨其后,寧夏、四川、新疆、湖南等中西部省份經濟增速居于前列。
看經濟總量,今年上半年,廣東、江蘇穩居“6萬億俱樂部”,山東突破5萬億元大關,浙江超過4.5萬億元,四川、河南兩省跨越3萬億元門檻,共有13個省份經濟總量超過2萬億元。其中,廣東、江蘇、山東、浙江、四川、河南這6個經濟大省貢獻了超過29.4萬億元的經濟總量,占全國比例達到44.6%,穩穩扛起“挑大梁”的責任擔當。
“半年報”韌性盡顯
經濟大省是穩住全國經濟基本盤的“壓艙石”。在外部環境復雜多變、內部轉型壓力疊加的背景下,憑借顯著的規模優勢和深厚的產業基礎,廣東等經濟大省加快新舊動能轉換接續,培育壯大新質生產力,貢獻了全國經濟增長增量的主要部分,展現出引領高質量發展的戰略擔當。
創新驅動已成為經濟大省最鮮明的標識。今年上半年,廣東實現地區生產總值68725.40億元,經濟總量超過全國的十分之一;同比增長4.2%,雖低于全國平均增速,但好于其去年同期、去年全年以及今年一季度。其中,功不可沒的是新動能產業增勢良好,先進制造業、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分別增長5.9%、6.0%,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重分別為55.4%、33.0%。高技術產品產量快速增長,新能源汽車、儲能用鋰離子電池、工業機器人、服務機器人、民用無人機產品產量分別增長14.7%、42.2%、34.0%、23.0%、58.2%。
作為經濟大省和北方地區經濟發展的戰略支點,山東今年上半年經濟運行保持穩健向好、進中提質的良好態勢。全省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7.7%,高于全國1.3個百分點。從重點行業看,裝備制造業保持較快增長,增加值增長13.0%,高于全部規上工業5.3個百分點,拉動全省工業增速3.2個百分點。其中,汽車、鐵路船舶、電子等行業增加值分別增長16.2%、21.1%、21.9%。
浙江高度重視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產力,深入推進“兩新”融合、“415X”先進制造業集群發展,工業經濟持續提質增效,向高、向新、向智發展成效顯著。浙江省統計局總統計師、新聞發言人褚英國用“速度向穩”“結構向新”“企業顯韌”三個關鍵詞總結了上半年浙江經濟運行的主要特點。“上半年,浙江有力、有序、有效應對外部風險挑戰,經濟運行穩中有進、向新向好,有力扛起‘經濟大省挑大梁’的責任擔當。”
今年上半年,江蘇、山東、湖北、河南、湖南等多個省份經濟增速高于地方年初設立的全年經濟增速目標。特別是中部地區表現更為亮眼,安徽(5.6%)、江西(5.6%)、河南(5.7%)、湖北(6.2%)、湖南(5.6%)增速均跑贏全國,且均高于各自年初設定的全年經濟目標。
以湖南為例,近日,湖南省委常委會召開會議,在分析上半年全省經濟運行形勢時指出:今年上半年,全省經濟運行總體平穩、向新向好、韌性增強,主要指標增速實現了高于去年同期、高于今年第一季度、高于全國平均水平的目標。
數據無聲,卻最為有力,這一組組數據生動詮釋了各地邁向更高質量、實現更大跨越的決心和信心。
下半年如何發力
半年成績斐然,全年任重道遠。
進入7月中下旬,廣東、上海、河南、四川等多地密集召開會議部署推動下半年經濟工作,拼招商、擴投資、強產業、抓改革、促消費、穩外貿等成為發力重點,力爭在“半年穩”基礎上實現“全年好”。
重大項目是牽引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廣東表示,下半年,要堅持投新、投缺、投資于人,加快謀劃一批優結構、補短板、惠民生的好項目大項目,更好發揮國資國企拉動作用,下功夫促進民間投資,多措并舉推動投資增長。
上海強調,要強化產業支撐,加快培育一批重大產業項目,深化科技、產業、金融高水平循環,持續做大三大先導產業規模,培育壯大新質生產力。強化需求支撐,兼顧穩外貿、擴內需,更好幫助企業拓市場、搶訂單,持續激發消費活力。強化主體支撐,激活招商引資“活水”,大力吸引優質項目落地,夯實企業服務。
四川則明確提出,要在全方位擴大內需上加力加勁。在消費方面,要發揮消費品以舊換新資金撬動作用,加強與消費信貸、消費券等其他促銷獎補政策聯動,搶抓世運會及暑期、國慶、中秋等重要節點,開展豐富多彩的文旅活動,辦好特色主題消費活動。在投資方面,要扎實抓好國家重大工程、省重點項目和川渝共建項目建設,同時要結合編制“十五五”規劃,精心謀劃儲備一批重大項目,爭取把更多項目納入國家大盤子。
面對錯綜復雜的國內外形勢和艱巨繁重的改革發展任務,河南省有關部門日前研究制定了《推進2025年下半年經濟持續向上向好若干政策措施》,圍繞擴內需、優供給、強主體、惠民生提出了36條舉措。如縱深推進融入服務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完成市場準入壁壘清理整治等10個重點事項攻堅,建設融入服務全國統一大市場運行監測平臺,著力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循環樞紐、國內國際雙循環支點。深化拓展“空陸數海”絲綢之路建設,辦好鄭州—吉隆坡“空中絲綢之路”國際合作論壇,完善鄭州國際陸港核心配套設施,推動河南開放的大門越開越大,與世界的交融越來越深。
湖南省政府第66次常務會議強調,要在落實政策上進一步提升效力,持續挖掘存量、增量政策空間,常態化抓好“走找想促”和“送解優”行動,切實做好政策對接、轉化和落地。在擴大需求上進一步挖掘潛力,加速項目推進,深挖消費潛力,推動外貿回升,著力增強經濟發展動能。在產業賦能上進一步激發動力,更大力度推進科產融合,推動產業強鏈壯群、創新提能增效、企業育新培強。
“下半年,北京經濟會保持穩中有進的發展態勢。”北京市統計局副局長、新聞發言人朱燕南日前分析稱,宏觀經濟政策的保障和支持,北京經濟自身的韌性、活力和潛力等一系列有力因素,在下半年對于北京經濟發展還會形成穩定支撐。同時,北京針對經濟發展中的難點和短板,出臺實施產業發展、提振消費、支持創新、助企紓困等相關政策措施,將進一步激發經濟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