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去想困難干就完了」
訪談信息量很大,涉及外部封鎖、芯片技術、基礎研究、人工智能、開放戰略等內容。過去幾年里,華為一直是全球科技領域極具創新和競爭力的企業,但也因其通信技術和市場擴展領先而受到前所未有的外部打壓。對于「面對外部封鎖打壓,如何應對當前困難」的提問,作為處于中美科技博弈前線的中國本土企業家,任正非直言「沒有想過,想也沒有用。不去想困難,干就完了,一步一步往前走」。簡單有力的「干」字訣,是華為困境突圍的經驗總結,也是對其他中國科技企業的啟示與激勵:面對美西方的脫鉤斷鏈和單邊霸凌,只能自力更生、苦練內功,「干就完了」!
「干」并不是蠻干。訪談中,任正非顯示了對當今前沿科技發展現狀及趨勢的深刻洞見。他坦言華為單芯片技術仍落后美國一代,但通過「數學補物理、非摩爾補摩爾、群計算補單芯片」的策略,已在結果上實現實用化突破;對于人工智能這一「也許是人類社會最后一次技術革命」,他看到中國獨特的復合優勢:數億青少年凝聚的未來潛力,以及「發電、電網傳輸都是非常好的」這一常被忽視的能源基礎設施根基。此外,任正非還透露,華為每年在基礎理論上的巨額投入不考核、不計短期產出。這些觀念反映了中國科技企業秉持長期主義戰略定力,并通過創新路徑實現突圍的智慧。
哪里有打壓哪里就有創新
從2018年內部信《華為的冬天》到2024年「沒有退路」的吶喊,「憂患意識」始終是華為文化的核心。不過,在百年變局正加速演進,關稅博弈、外部封鎖的風險也烏云壓頂的當下,任正非卻沒有悲觀,他認為國家越來越開放會促使企業更加進步,并堅信中國在黨的領導下,行政統一、政令通達,這將助力突破所有封鎖,實現偉大復興。
訪談最后,對于「怎么看中國的未來」的提問,他引用了《紐約時報》專欄作家托馬斯·弗里德曼的話回答:「我看到了未來,它不在美國。」這位身處美西方封鎖與打壓風口浪尖的民族企業家以其親身經歷向同行同仁傳遞堅定信念:哪里有封鎖,哪里就有突圍;哪里有打壓,哪里就有創新。
●香港文匯報記者王玨北京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