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8月24日電 記者從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紀念活動新聞中心獲悉,8月23日17時至8月24日5時,北京天安門地區舉行了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大會第三次綜合演練。據介紹,這是一次全流程、全要素預演,也是紀念大會最后一次綜合演練,包括紀念大會儀式(含閱兵)、轉場、觀眾組織及應急處置等各項內容,重點檢驗了各流程、各環節的銜接配合,為正式活動的成功舉辦打下堅實基礎。
夜幕下的天安門廣場燈光璀璨,軍樂中的受閱部隊威武雄壯。演練現場各環節組織有序、轉承緊湊、運行順暢,達到了預期目標。北京市有關方面向廣大市民和游客的支持表示衷心感謝。
勝利日閱兵集訓點方陣巍巍,戰旗獵獵。嘹亮的口號、整齊的步伐、掛在額頭上的汗珠……為了9月3日的盛大閱兵,參閱官兵爭分奪秒訓練、全力以赴沖刺。威武的英姿、雄壯的陣容,寫滿忠誠與堅毅。
遼闊的天空下,聯合軍樂團的震撼鼓點和戰士們的鏗鏘腳步,匯聚成一曲歷史與現實的交響,凝聚起強國強軍的磅礴力量。
習近平主席深刻指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偉大的夢想。可以說,這個夢想是強國夢,對軍隊來說,也是強軍夢。”
闊步新時代,強軍興軍成為人民軍隊的主旋律、最強音。近日,記者探訪閱兵訓練一線,來到受閱官兵身邊,記錄他們忠誠擔當使命、矢志奮斗強軍的故事。
第六次參加閱兵的丁輝:
“跑出奮斗強軍加速度”
訓練場上,鐵甲滾滾,發出陣陣轟鳴。隨著一次高強度合練接近尾聲,一輛戰車駛入待機區。煙塵還未消散,陸軍第82集團軍某旅一級軍士長丁輝走下戰車,與戰友們展開“復盤”。
“這將是我第六次參加閱兵。”丁輝說,“入伍32年,我經歷了多型主戰裝備的迭代,見證了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取得的矚目成就,更為有機會參加這次盛大的閱兵感到自豪!”
1999年,丁輝被選中參加“世紀大閱兵”。“作為駕駛員,我在溫度很高的駕駛室里,目光要標齊車輛,憑‘腳感’控制油門。”說起第一次參加閱兵任務,丁輝記憶猶新,“當時,我只有一個想法——克服一切困難,確保圓滿完成任務。”
最終,閱兵當天,他“零誤差”駕駛戰車駛過天安門廣場。此后,丁輝將最高標準、完美表現,落實到每一次參閱過程。
今年,丁輝所在方隊由多種車型組成。不同車型技戰術性能不同,給整齊行進帶來新挑戰。丁輝抱著從零開始的心態,鉆研裝備特點,聯合廠家創新測速系統,同時總結多種訓練方法,有效提升方隊訓練質效。幾次合練下來,方隊成績均名列前茅。
“從駕駛我軍第一代步兵戰車接受檢閱,到駕駛號稱‘陸戰之王’的某型主戰坦克亮相閱兵場,再到更多全新國產裝備亮相,我真切地感受到,我軍裝備更新越來越快,新質戰斗力發展越來越迅速。”從20多歲第一次踏上閱兵訓練場,到在50歲這年再次準備受閱,丁輝對人民軍隊現代化建設的成績深有體會。
入伍以來,丁輝經歷了裝備從摩托化到機械化,再到向信息化數字化發展的更新迭代。裝備的快速發展,給丁輝和戰友們提出了更高要求。
多年來,憑借著勤學苦練、鉆研到底的勁頭,丁輝成為特級駕駛員、特級射手、特級車長,后來又成為特級網絡模塊維護員、特級信息化系統操作員,被戰友們稱贊為名副其實的“五特精兵”。
“只有把強國夢強軍夢融于崗位戰位,高標準完成好黨和人民賦予的每項任務,跑出奮斗強軍加速度,才能在強軍舞臺實現人生價值!”丁輝說。
邁步強軍新征程,全軍官兵錨定實現建軍一百年奮斗目標,向著勝利不斷發起沖鋒。
空中梯隊女飛行員康凱:
“瞄準‘米秒不差’的最高標準”
訓練場停機坪上,戰機蓄勢待發。空軍航空兵某旅女飛行員康凱走向戰機,攀上舷梯,坐定后,座艙蓋緩緩降落。
“計時起飛!”巨大的轟鳴聲在耳畔響起,戰機噴出尾焰和熱流加力升空,如雷霆般直刺蒼穹,一場專項訓練拉開帷幕。“這次訓練,飛行員要在銜接緊密小隊形中,專攻精練編隊穿云、隊形保持、空中特情處置等能力。”飛行指揮員介紹。
“有機會駕駛戰機飛過天安門,展現新時代女飛行員風采,我感到無比光榮。”走下戰機,康凱自豪地說,“我會瞄準‘米秒不差’的最高標準,以最好狀態接受黨和人民檢閱!”
“為什么會選擇當戰斗機飛行員?”“我的父親是一名上過前線、立過一等戰功的老兵,他一直是我的榜樣。2008年,我成功通過招飛選拔。如今,我駕駛戰鷹,望著機翼下的萬家燈火,更加理解了軍人對家與國的守護。”康凱說。
飛行是勇敢者的事業。為了開辟女飛行員駕駛某型先進戰機的先河,康凱迎難而上,不斷挑戰身體極限。無數個日夜,她把沙袋綁在腿部,在操場上咬緊牙關逼著自己跑;泡在健身房里苦練負重深蹲、仰臥起坐,練強核心肌肉群……艱辛付出,換來大家的共識:“女飛行員,一樣能行!”
一個細節令人印象深刻:戰機后艙的艙壁上,一條條劃痕清晰可見。康凱說,這是在日常演訓中大載荷機動、扭頭觀察“敵機”時,頭盔一次次碰到艙壁上留下的痕跡。戰友們評價,女飛行員不僅在訓練中不怕苦,操作上細心、縝密,學習研究能力也很強。
“很喜歡《強軍有我》里面的一句歌詞——‘投入藍天,我是白云一朵’。我會堅持地面苦練、空中精飛,不斷更新思維理念,提升戰術技能,把航跡書寫在祖國藍天。”望著戰鷹起飛的方向,康凱目光堅定。
搏擊長空心向黨,飛行萬里不迷航。新時代,人民空軍加快轉型建設步伐,聽黨指揮堅定自覺,練兵備戰深入推進,新型作戰力量建設加快發展,用忠誠守護祖國空天安寧,以實際行動捍衛國家主權和領土領空安全。
第四次保障閱兵的“鐵甲神醫”楊玉柱:
“閱兵場就是練兵場”
“報告,車輛故障報警。”訓練場上,一輛戰車跟隨方隊行駛時,報警燈突然閃爍。海軍陸戰隊某旅一級軍士長楊玉柱循聲而去,借助智能檢測終端,不到3分鐘就排除了故障。
“老楊保養的裝甲車,大家都放心。”閱兵中,楊玉柱是隨車保障的維修技師。本次閱兵,是他第四次擔負受閱保障工作。
“對我來說,閱兵場就是練兵場。練強維修技能、練好打贏本領,我們責無旁貸!”楊玉柱說。
剛入伍時,楊玉柱第一次接觸到的“鐵疙瘩”,是某型水陸坦克。跟著師傅鉆進滿是油污的底盤,在昏黃的燈光中,靠一把扳手、一把榔頭敲打修理,“老裝備的故障都在明面上,靠眼睛看、耳朵聽就能定位”。
2009年,楊玉柱保障新型兩棲步戰車受閱。訓練時,看著屏幕上跳動的故障代碼,這個曾經閉眼都能拆裝變速箱的“鐵甲神醫”,在駕駛艙里急出滿頭大汗。為此,他“啃”下厚厚一摞說明書,在訓練場烈日下鉆研電子系統,最終摸透了裝備性能和維修要點。
“至今難忘國慶70周年閱兵,我在某型兩棲突擊車內,緊盯數據屏上的參數。當戰車駛過天安門,我激動得淚濕眼眶。在‘看不見’的地方,我接受了黨和人民的檢閱。”楊玉柱說,發動機的轟鳴與內心的興奮交織,裝備順利完成受閱任務,懸著的心才終于落了地。
為了保證勝利完成閱兵,他創新技術手段,利用激光定位儀、紅外傳感器等精準測速定位,確保車距安全。“楊班長對裝備性能的要求、對新技術的鉆研和對維修工作的執著,讓方隊官兵心中充滿安全感。”戰友曹帥說。
鋼鐵洪流,奔涌向前。入伍26年,楊玉柱始終奮斗在裝備維修一線,“裝備的‘腿腳’延伸到哪里,保障人員的戰場就鋪到哪里”。海軍陸戰隊遂行任務多樣,能力要求多元。從水際灘頭到遠海大洋,從平面登陸到立體運用,從兩棲攻堅到跨域合成,楊玉柱一路見證海軍陸戰隊的變化發展。
新時代,人民海軍不斷加快裝備建設和軍事訓練轉型升級,穩步提高戰略威懾與反擊、海上機動作戰、海上聯合作戰、綜合防御作戰和綜合保障能力,向著建設世界一流海軍的目標逐夢遠航。
“楊根思班”第三十六任班長肖榮基:
“軍人就是祖國的界碑”
“向右看!”隨著口令下達,肖榮基和戰友們動作干凈有力、整齊劃一。鏗鏘的腳步聲,在訓練場經久回響。
肖榮基來自陸軍第83集團軍某旅“楊根思連”,是“楊根思班”第三十六任班長。“每次走上閱兵訓練場,我胸中都澎湃著激情和熱血。”肖榮基說,“我感到,自己不僅僅是一名戰士,更是鋼鐵洪流中的一滴水,在強軍浪潮中奔涌向前。”
肖榮基所在的“楊根思連”,是一支傳承英雄血脈的部隊。當年,面對氣焰囂張的強大敵人,老連長楊根思喊出了震撼人心的英雄宣言:不相信有完不成的任務,不相信有克服不了的困難,不相信有戰勝不了的敵人。
“不同的年代、同樣的情懷,英雄的故事,讓我真正理解了子弟兵的忠誠擔當。”肖榮基說,“奮斗在戰位,軍人就是祖國的界碑,我要刻苦訓練、當個好兵。”
剛入連時,肖榮基軍事素質并不拔尖,但他憋著一股勁兒,想用實力證明自己。在磨礪和苦練中,他各項素質逐漸提高,還被評為連隊訓練標兵。
去年8月,肖榮基代表連隊赴漠北草原,參加實兵對抗演習。擔負狙擊任務的他,克服艱難險阻,消滅藍軍兩個火力點,掩護破障組成功完成任務。
崇尚英雄才會產生英雄,爭做英雄才能英雄輩出。肖榮基說:“我們將賡續紅色血脈,努力練就過硬本領,堅決捍衛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
“聽吧,新征程號角吹響,強軍目標召喚在前方……”訓練場上,聯合軍樂團奏響一曲《強軍戰歌》。旋律鏗鏘,誓言堅定,官兵們向著勝利逐夢前行。(記者 金正波 李龍伊 亓玉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