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好生態環境是農村最大優勢和寶貴財富。在推進鄉村全面振興過程中,中央企業在幫扶地區的“試驗田”上深耕細作,在生態產品價值實現上勇于探索,不斷推動實現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的有機統一,“以綠生金”的路子越走越寬廣。
發力生態治理,讓“綠水青山”更美——
地處黃河源頭的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瑪多縣,平均海拔超4500米。這里的冬季漫長且寒冷。長期以來,當地群眾主要依靠燒煤和牛糞取暖,不僅供暖效果不理想,還影響大氣環境。
自2017年起,青海省政府和國家電網公司密切合作,在瑪多縣分片區、分鄉鎮陸續建成投運“煤改電”清潔取暖項目,既有效解決了群眾取暖的頭等大事,也守護了三江源核心區的生態環境。
“生態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重要支撐。”中國節能環保集團有限公司黨委副書記劉大軍介紹,作為以節能環保為主業的特色央企,中國節能聚焦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統治理,在定點幫扶的河南嵩縣、廣西富川瑤族自治縣投資建設農村污水治理項目,實施荒山綠化工程,推廣“光伏+農業”模式,不斷筑牢鄉村全面振興的綠色根基。
推進產業培育,讓“金山銀山”更實——
近年來,山西省平陸縣依托當地土壤、氣候等獨特的自然資源優勢,大力發展水果產業。然而,種植技術落后、銷售渠道單一、產業鏈條短等難題,阻礙了這里水果產業發展的腳步。
對此,定點幫扶平陸縣的中國機械工業集團有限公司整合技術、資金、產業鏈優勢,從種植、加工、銷售全環節發力,打出了創新電商銷售模式、技術培訓與推廣、發展精深加工等幫扶“組合拳”,助力當地破解水果產業發展難題,帶動了農民增收和鄉村振興。
國機集團黨群工作部工作人員以企業投資建設的元氣嶺萬噸果汁廠為例介紹說,項目投產后,每年帶動果農增收超1000萬元,累計惠及2000余戶農戶。“同時,果汁廠及相關產業發展共創造就業崗位300余個,幫助當地群眾實現在家門口就業。”這位工作人員表示。
發力機制創新,讓“價值實現”更順暢——
如何暢通“綠水青山”向“金山銀山”的轉化通道?破解生態產品“難度量、難抵押、難交易、難變現”等問題十分關鍵。對此,近年來,中國節能旗下中節能生態產品發展研究中心聯合地方政府、金融機構,不斷探索國資央企支持生態產品價值實現的市場化路徑。
例如,聚焦“難度量”,該研究中心牽頭編制《項目級生態產品價值核算技術通則》,創新建立了項目級生態產品價值核算的總體框架,將綠水青山的價值進行了數據化、標準化的呈現,把“看不見”的生態優勢轉成“看得見”的資產憑證,目前已在光伏、風電等領域得到應用落地,為相關實踐提供了“操作手冊”。
“作為重要的央企綠色產業智庫,未來我們將聚焦鄉村生態振興品牌建設滯后、平衡生態與發展難度大等挑戰靶向發力,力爭打造更多生態產品價值實現理論和實踐標志性成果。”中節能生態產品發展研究中心總經理桂華說。
多家央企相關負責人表示,鄉村振興是一項系統性工程,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是一場“接力賽”。只要大家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就一定能讓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在中華大地上綻放更加絢麗的光彩。(記者王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