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爽人人爱-人人爽人人爽人人-人人爽人人爽人人片av-人人爽人人爽人人片av免费-人人爽人人爽人人爽-人人爽人人爽人人爽人人片av

 
當前位置 : 首頁 > 資訊中心 > 時政要聞
 

資訊中心


【牢記囑托 砥礪前行 奮力譜寫三晉大地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新篇章——“三農”問題攻堅與鄉村振興的山西實踐③】打好“特”“優”牌 拓寬致富路

運城百萬畝果花競相開放。

陽泉富硒紅土地具有發展功能農業的獨特優勢。

晉中市榆次區農技人員開展工廠化育苗。

長治市平順縣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潞黨參長勢良好。

游客在呂梁市中陽縣木耳采摘園采摘。

菜農在運城供港蔬菜基地勞作。

長治市襄垣縣寶峰湖漁民在秋捕。

朔州市有機旱作高粱種植基地碩果累累。

大同市渾源縣黃芪豐收讓藥農喜上眉梢。

晉城市沁水縣示范牧場內黑山羊羊群悠然自得。

臨汾市翼城縣連翹基地連翹花迎風搖曳。崔建榮攝

忻州市甜糯玉米種植基地農機穿梭。

太原市婁煩縣米峪鎮鄉專家指導馬鈴薯原種生產。劉勝攝

呂梁紅棗喜獲豐收。劉勝攝

陽泉市城區義井鎮南莊村油菜花田游人如織。劉勝攝(圖片除署名外均由山西省農業農村廳提供)

2020年5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山西考察時指出,山西農業的出路在于“特”和“優”。省委、省政府始終牢記領袖殷殷囑托,高位謀劃和推進農業“特”“優”戰略實施,從塞北草原到河東糧倉,從呂梁山麓到太行深處,山西農業的“特”“優”交響曲正激蕩出澎湃回響。

5年來,我省累計設立了14個省級現代農業產業示范區,打造了萬榮蘋果、隰縣玉露香梨、云州黃花、忻州雜糧等一批特色優質農產品。高標準建設了13個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6個國家優勢特色產業集群、44個國家農業產業強鎮。杏花村汾酒、平遙牛肉等11個省級涉農專業鎮和渾源恒山黃芪、隰縣玉露香梨等51個市級特優農業專業鎮,推動各地特色農業產業蓬勃發展。

以“特”筑基:資源稟賦點燃產業引擎

8月12日,凌晨4時,當大多數人還在睡夢中的時候,位于運城市新絳縣龍興鎮西曲村的新絳縣蔬菜批發市場內,早已是人聲鼎沸、車流不斷,一片忙碌,來自全國各地的運菜車在這里排著長隊,裝菜的、卸菜的,絡繹不絕,吆喝聲、算賬聲,此起彼伏。這里是集交易、儲藏、配送、運輸、檢測等為一體的我省最大的蔬菜外銷窗口和集散地之一,已經運行33年了。“我們市場每天最忙的時間就是凌晨4點到早上8點,日平均交易量30萬公斤、旺季可達120萬公斤,年交易果蔬1.1億公斤。”市場管理人員常才旺介紹說。

市場的繁榮依托的是新絳縣扎實的蔬菜產業發展基礎。新絳縣是全國蔬菜產業重點縣、中國果菜十強縣、首批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縣、我省最大的蔬菜集散地。新絳縣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的設施蔬菜產業,涉及7個鎮48個行政村,古交鎮就是其中的一個。該鎮中蘇村黨支部書記、財均蔬菜專業合作社理事長樊彩俊說起村里的蔬菜產業很是驕傲:“我們村有220座大棚,主要種西紅柿和黃瓜,一個棚每年的凈利潤是5萬元,村里的老百姓基本上靠大棚致了富。現在村里的設施蔬菜產業發展很好,原來到外邊打工的人都回村種菜了。”新絳縣農業農村局副局長石吉全言語間底氣十足:“目前,我們縣蔬菜全產業鏈訂單模式涵蓋種苗培育、生產加工、流通銷售等環節,95%以上的種苗、50%以上的蔬菜生產實現訂單化,實現農戶風險最小化、收益最大化,確保農戶獲得穩定收益。”

山西農業的出路深藏于其獨特的山水基因。溝壑縱橫的黃土地,孕育出1788種道地中藥材,遠志、連翹產量冠絕全國;晝夜溫差大的氣候,催生出萬榮、吉縣、大寧蘋果的脆甜以及隰縣玉露香梨的蜜潤;千年汾水滋養的清徐老陳醋,早已將風味鐫刻進國人的味蕾記憶。

“特”在精準布局。省委、省政府高位擘畫“南果中糧北肉東藥材西干果”產業版圖,14個省級現代農業產業示范區如明珠鑲嵌,各示范區依托雜糧、水果、蔬菜、畜牧養殖等主導產業,推進生產、加工、物流、銷售等農業全產業鏈發展。清徐示范區立足食醋、葡萄、蔬菜三大支柱產業,做響做亮“中國醋都·清徐”“中國葡鄉”“省城菜籃子”三大名片;太谷示范區緊緊圍繞蔬菜、生豬兩大優勢產業,突出科技創新引領農業現代化發展;臨猗示范區立足黃河中游晉陜豫金三角地帶核心區的地理優勢和國家特色農產品優勢區,做大做強“全國精品果業第一縣”。

“特”在集群崛起。行走三晉,產業集聚效應清晰可觸。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優勢特色產業集群、農業產業強鎮星羅棋布。曲沃縣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以12.6萬只乳肉兼用型東湖羊和2.43萬畝設施蔬菜,撐起年產值近百億元的產業大廈。“我們長治中藥材產業發展基礎好,堅持全鏈打造和重點突破結合,強化‘鏈主’企業培育、專家團隊服務、拳頭產品打造、優勢品牌創建,助力我省道地中藥材優勢特色產業集群建設。”長治市農業農村局局長郭紅亮說。

資源稟賦與戰略布局的深度咬合,讓我省的“土特產”真正成長為富民強縣的“大產業”。

向“優”而進:品質品牌鑄就競爭優勢

“優”,是山西農業闖市場的通行證,更是其高質量發展的生命線。自古以來,“平遙的牛肉太谷的餅,清徐的葡萄甜格盈盈。高平的蘿卜晉城的蔥,夏縣的蓮菜脆格生生……”一曲民歌《夸土產》唱了半個多世紀,山西“老”特產歷久彌新,“新”特產華麗登場,從田間到舌尖,一場圍繞品質升級與品牌鍛造的深刻變革,正在三晉大地奔涌。

“優”在標準引領。質量安全是“底線”,更是“高線”。為扎實推進中藥材優勢產業集群建設,我省持續推進管源頭、管過程,管產品、管標準,管能力、管本質。2024年完成20萬畝標準化基地建設,所有基地實現“五統”“六化”,統一種子種苗、統一生產資料、統一栽培模式、統一生產技術、統一儲藏加工,產地道地化、種源良種化、種植生態化、作業機械化、管理精準化、產品品牌化。目前,全省綠色有機農產品有效數達到2388個,登記地理標志農產品176個,農產品質量安全例行監測合格率保持在98%以上。

“優”在品牌閃耀。“有機旱作·晉品”省域農業品牌如一面旗幟高高飄揚,93個入選產品品牌群星閃耀。12個省級、46個市級區域公用品牌梯次崛起。我省支持沁縣、隰縣等14個縣打造特優農業品牌強縣。積極打造晉字號“特”“優”農產品品牌的典型經驗做法受到國務院大督查通報表揚。“大同黃花”“萬榮蘋果”等4個區域公用品牌納入農業農村部農業品牌精品培育計劃,178個優質農產品入選《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名錄》。

“好地種口糧,爛地種高粱”,這句農諺長久以來在我省一些地方流傳。山多地少、地貌多元是我省的基本特質,氣候多樣、干旱冷涼是天然屬性。我省深度挖掘獨有的土壤、生態等資源,以旱作高粱國家產業集群建設為牽引,統籌有機旱作、糧食高產創建等項目資金,推動鹽堿地、旱坡地等邊際農田的利用,喚醒沉睡資源,擴大晉雜22號、晉糯3號等高粱優良品種播種面積,推廣“雙壟溝播全膜覆蓋+膜下滴灌”、有機旱作綠色防控等種植技術,全省建設有機旱作高粱種植基地110萬畝,平均畝產增加100斤左右,實現了從“土里刨食”向“土能生金”的蛻變。

品質為根,品牌為翼。當“晉字號”特優農產品頻頻亮相國內外展會,當直播間掀起搶購沁州黃小米的熱潮,山西農業的市場競爭力正實現質的飛躍。

鏈上“融”變:三產聯動激活增值密碼

破解“增產不增收”難題,關鍵在加長精深加工的產業鏈。我省以工業化思維、市場化理念深耕產業鏈,推動一二三產深度融合,讓土地里的“金疙瘩”釋放出幾何級增值效益。

“融”在綠色循環。曲沃現代農業產業園的“羊菜共生”模式堪稱循環農業典范。蔬菜尾菜經三級處理,變身東湖羊的優質飼料;羊糞通過高溫堆肥,轉化為蔬菜的有機基肥。“一噸尾菜處理費省了,化肥用量減半,蔬菜增產15%,羊肉還能賣高價!”曲沃縣農業農村局局長謝新民算起了生態賬和經濟賬。這套閉環系統讓氮磷鉀循環利用率高達85%,成本降幅20%—30%,畝均效益提升超30%,成為農業農村部推廣的綠色樣板。

在朔州市應縣臧寨鄉,肉牛通過精細化分割和冷鏈物流,優質牛肉被送上全國餐桌,帶動全鄉肉牛飼養量達1.3萬頭。同時帶動飼草種植加工、有機肥加工以及肉牛良種推廣,進一步推動資源優勢向經濟優勢轉化。

“融”在業態創新。產業鏈的延伸,打開了價值創造的新維度。依托黃河、長城、太行三大旅游板塊,我省把中藥材種植和美麗鄉村建設結合起來,推動藥圃、藥園、藥林與生態觀光、健康養生、文化體驗等融合發展,建設了一批集休閑度假、農事體驗、生態康養于一體的農林文旅康融合試點。

“2024年,我省新增雁門肉羊優勢產業集群,我們公司是建設主體之一。公司研發出30多種羊肉熟食產品,填補了市場空白,提高了產品附加值,改變了過去單一銷售白條羊的模式。”朔州市懷仁市金沙灘羔羊肉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袁建軍和記者聊起了公司的業態轉變。

運城市夏縣將南大里鄉蔬菜園區建設融入夏縣大旅游的發展格局中,初步建成在全省較具影響力的中高端蔬菜精品園區和宜業、宜商、宜養、宜游的產業融合發展領先區。在太原市“東湖醋園”工廠化博物館,傳統與現代老陳醋生產工藝流程和老陳醋歷史文化內涵被動態展示,游客在醋香中體驗非遺技藝……

圍繞傳承農耕文明、展示民俗文化、保護傳統民居等,我省全面啟動美麗鄉村建設,舉辦美麗鄉村休閑旅游精品景點線路推介活動,充分釋放休閑農業、鄉村旅游流量密碼。截至2024年底,全省累計入選農業農村部鄉村休閑旅游精品線路35條,72個村上榜中國美麗休閑鄉村、8個縣入選全國休閑農業重點縣。太原市晉源區稻田公園依托水稻種植,不斷挖掘自然生態、農耕文化以及晉源民俗的獨特價值,在不同的時間節點策劃并舉辦各種活動,成為太原市民最近的“詩和遠方”。

從單一種養到全鏈開發,從初級產品到多元服務,融合讓山西農業的“微笑曲線”愈發上揚。

向“新”而行:要素聚合激發發展動能

面對新質生產力的時代命題,山西農業正以科技為筆、人才為墨、機制為硯,奮力書寫創新答卷。

“新”在科技賦能。五寨縣加工型馬鈴薯基地,平均畝產比傳統種植增加4噸,基地內實施“加工型馬鈴薯、滲水地膜谷子、綠色有機甜糯玉米”有序輪作,加工薯不僅被用于食品行業,還用于生物醫藥、護膚、保健等多元業態。陽高縣羅文皂村的設施蔬菜園區,通過實施測土配方、水肥一體化膜下滴灌、鋪設防蟲網、應用二氧化碳氣肥機、養育熊蜂授粉等技術,在越冬日光溫室試種番茄取得成功……

“新”在主體突圍。聚焦農業產業發展需求,我省大力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安排專項資金對龍頭企業貸款貼息、訂單爭取、認定聯合體培育予以支持。搭建政銀企對接平臺,促進企業與金融機構緊密合作。積極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帶頭人隊伍,使用中央資金促進農民合作社提質強基增能。截至2024年底,全省已有3068家龍頭企業,家庭農場發展到5.9萬家,農民合作社8.3萬個。全省托管服務面積1.05億畝次,穩定服務小農戶310萬戶,構建起“龍頭企業+合作社+家庭農場+小農戶”的雁陣梯隊。

“新”在機制突破。我省深化拓展專家團隊、項目工隊、營銷戰隊的包聯服務,建立省市縣貫通、企業合作社農民聯通的服務體系,聚焦產業高質量發展,“基層出問題、專家來回答”,“工作有問題、上級來幫助”。曲沃縣推出了“循環貸”系列金融產品,其中設施蔬菜大棚抵押貸款最高額度可達50萬元,有效緩解了農戶在資金周轉方面的燃眉之急;活體羊質押貸款,按照存欄量的70%進行授信,為養殖戶提供了靈活的融資渠道。平順縣上黨中藥材專業鎮獲5000萬元省級財政支持,政策紅利加速產業聚變。政府搭臺、企業唱戲、農民受益,這套組合拳打出了產業振興的加速度。

從雁門關外的生態牧場,到黃河岸邊的智慧菜谷,再到晉中盆地的醋香彌漫,山西“特”“優”農業的壯闊實踐是對“因地制宜”最生動的詮釋。當科技之光點亮古老田地,當融合之筆繪就產業新景,當品牌之力叩開世界大門,山西的這場“特”“優”變革,遠未止息。這條路,是山西農業的突圍之路,為中國式農業農村現代化增添了精彩注腳。(王秀娟)


搶占品牌農業制高點

在晉南平原,一顆顆飽滿如紅寶石的蘋果,正以昂揚姿態走向全國市場;在呂梁山區,那些曾經“小眾”的藜麥、燕麥,如今化身為廣受青睞的健康臻品;太行山脈深處,品質精純的連翹、黨參等道地藥材市場表現亮眼……“特”“優”農業以其獨特稟賦為我省經濟注入了新鮮血液,開啟了前所未有的價值重塑之門。

高原冷涼氣候、強烈晝夜溫差、富含礦物質土壤……山西自然稟賦獨特,堪稱孕育獨特風味、塑造優質品質的“風水寶地”。正是這片特殊水土,生長出沁州黃小米的綿糯香醇、大同黃花菜的肥厚鮮美。當農產品貼上“山西特優”標簽,便成為凝結了地域稟賦的珍品,如深巷佳釀終得世人識香。如今,山西農產品品牌價值超百億者已有7個,這份閃亮成績單正是對這片土地獨特價值的鏗鏘回響。

“特”“優”農業戰略是順應時代大勢的一場深刻轉型。當人們由“吃得飽”向“吃得好”“吃得健康”躍升,農業價值坐標正在重構。這充分說明,土地面積之外,農業的價值高度與產業鏈深度,才是新的衡量尺度。山西正以“特”“優”為犁鏵,在功能農業領域搶占制高點。當普通糧食仍在為價格波動所困時,晉中、陽泉的富硒農產品,身價倍增,卻仍供不應求。因此,緊抓“特”“優”天賦,主動布局功能農業,就成為必然選擇。

“特”“優”農業的縱深發展,呼喚著農業價值鏈的徹底革新。土地面積只有山西省1/4的荷蘭創造了全球第二的農產品出口額,核心競爭力就是依托于科技創新的精深加工。唯有突破“種得出”的局限,向“賣得好”“能增值”的廣闊領域挺進,方能實現真正突圍。大力發展農產品精深加工猶如農業的“點金術”,將原料升華為高附加值產品——紅棗化作棗泥、棗片;沙棘變身飲品、護膚品;雜糧精制成高蛋白粉劑。科技賦能如強勁引擎,驅動著產業升級。

當“特”“優”理念滲入鄉土深處,其影響便遠超經濟范疇,成為鄉村振興的堅實支柱。小農戶在“公司+合作社+農戶”模式引領下,被納入現代產業體系,獲得穩定收益;而標準化生產、品牌化運營又倒逼生產方式的革新與農民技能的提升。那些承載著鄉愁記憶的古村落、傳統技藝,借“特”“優”農業之東風得以煥發新生。延長產業鏈,融合農文旅,發展田園觀光、農事體驗,讓農田變景點、農品變禮品、農民變導游,能在“接二連三”中發掘農業的無限可能。這些路徑,讓農產品價值倍增,農民實現增收。當鄉村因產業興旺而重聚人氣、煥發活力,鄉村振興的壯美畫卷才真正在黃土地上鋪展開來。

今日山西,正以“特”“優”之名在廣袤田野間進行一場深刻作答。我們期待山西的“特”“優”之路越拓越寬,在農業現代化的新賽道上,用特色與品質贏得市場、贏得未來。(王秀娟)


特寫1 曲沃縣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菜香羊肥生態美

8月15日7時許,臨汾市曲沃縣史村鎮東寧村,山西億宸農牧發展有限公司養殖區,負責兩個羊圈約2000只羊飼喂的劉懷慶準時到崗,開始拌料,給東湖羊準備食物。普通羊一天兩次,懷胎的母羊晚上8點半還要補充一次輔料。飼料自動播撒在食槽,羊從圍欄里伸出嘴巴,吃得津津有味。

同一時間,東寧村往西6.2公里處的高顯鎮太許村,村民杜斌一大早也忙活起來,他也養了幾百只東湖羊。

而在東寧村東北方向11公里處,史村鎮張范村今年剛升級改造的第六代新型結構日光溫室里,黃瓜已進入采收期,種植戶藺紅軍正忙著采摘黃瓜,裝箱等待購買方上門收貨。

劉懷慶、杜斌、藺紅軍都是曲沃縣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約7.9萬名農業從業人口中的一員。

2024年獲批建設的曲沃縣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規劃面積29.71萬畝,覆蓋史村鎮、里村鎮、高顯鎮3個鄉鎮的56個行政村。東湖羊和設施蔬菜是產業園兩大主導產業。2023年,東湖羊存欄量12.6萬只、設施蔬菜種植面積2.43萬畝,實現產值77.4億元;園內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8萬元,超過全縣平均水平30.5%。產業園通過“公司+村集體組織+農戶”發展模式,開展訂單式生產銷售,統一提供種羊、技術服務,并回收羔羊,帶動農戶持續增收。

億宸農牧公司2022年向杜斌提供種羊100只,如今杜斌的東湖羊已近500只,收入年年增加。藺紅軍2.9畝的溫室原來種黃瓜苗4700株,今年升級改造后增加到8100株,預計年增產21250公斤,增收8.5萬元。

今年產業園開展的羊菜種養循環試點建設工程,重點打造“生態養殖—肥料生產—蔬菜種植—尾菜處理—生態養殖”循環經濟鏈,形成“以養肥地、種養對接、就地消納”生態閉環。“到2026年產業園創建完成,預計設施蔬菜黃瓜、苦瓜等尾菜的綜合利用率將達90%,羊糞等有機肥的使用比例將達45%。”曲沃縣農業農村局局長謝新民說,降低種植成本,減少化肥使用量,有益于提升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高樺)


特寫2 平順縣黑虎村:上黨好參富鄉親

8月13日,驅車穿行在平順縣玉峽關鎮黑虎村,漫山遍野的潞黨參、連翹隨山勢起伏,山風裹挾著陣陣藥香撲面而來。“我們是聞著潞黨參的味兒長大的。”村民馬的財說。現在,黑虎村村民把祖祖輩輩種的潞黨參從“按斤賣”的土貨,變成了“按根賣”“按克賣”的熱銷爆款。

作為潞黨參原生境保護區的黑虎村,是黨參的宗源產地,以盛產潞黨參等中藥材出名。據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馬君君介紹,以前村民種潞黨參,把種子往地里一撒,全靠天收。潞黨參一斤只能賣十幾元,除去人工成本,村民根本賺不了多少錢。

近年來,黑虎村認真落實“特”“優”戰略,著力構建“育苗—種植—加工—銷售”全產業鏈發展模式,走出一條以藥為業、以產富民的發展路徑。目前,該村打造了50畝育苗基地,搞起了標準化種植。農技專家手把手教農戶,全面推廣潞黨參增產種植技術。現在,可以按根、按克賣,精品潞黨參一根能賣上千甚至上萬元。

馬進軍是黑虎村“潞黨參展銷館”負責人。他說,從整地、施肥、育苗到晾曬、捆綁,一根好的潞黨參要經過12道工序才能加工成干貨成品。在展銷館內,游客能聽到關于中藥材的故事,看到潞黨參的成長史。不少來參觀的游客,臨走時會帶走幾根包裝精美的潞黨參,回去送親朋好友。

為了讓潞黨參在灌木雜草間自然生長,村里積極推廣“仿野生種植”。參農不施化肥、不打農藥,3年采收一茬,培育出的潞黨參蘆頭長、紋路深、藥效足。如今,黑虎村的仿野生潞黨參種植面積達5000畝,是周邊最大的潞黨參原生態保護區。全村近九成農戶種植中藥材,僅潞黨參一項,每年可為每個農戶帶來約3萬元收入。

行至村子北部,走進位于此處的平順縣參道種植有限公司。清洗、晾曬、切片、烘干……在車間,新采的潞黨參變成整齊的飲片。這里上演著農產品附加值翻倍的好戲:比拇指還粗的大條潞黨參,被單獨包裝成“精品禮盒”;中條潞黨參切成厚片,化身真空包裝的“煲湯料”;小條潞黨參和碎須根,則磨成粉做成潞黨參茶、熬成潞黨參膏,或者填充成藥枕。(郭慧聰)


特寫3 小店區王吳村:魚菜共生水生“金”

蔬菜種在土中,魚養在水里,二者似乎并不搭界。如今在太原市小店區王吳村,山西匯眾苗木科技發展有限公司負責人、“新農人”李良將兩者進行有機結合,探索形成了“魚菜共生”模式,帶動了當地大棚蔬菜產業升級。

8月12日,走進基地,大棚內別有一番景象:沒有常見的一壟一壟蔬菜,而是擺放著大桶,桶中的鱸魚、錦鯉、黃骨魚自由游弋。桶旁一排排綠油油的無土栽培種植槽里,芹菜、油麥菜長勢喜人。李良抓起一把飼料拋入池中,魚兒浮出水面爭相搶食,水面瞬間形成五顏六色的漩流,煞是好看。

“魚菜共生”簡單來說就是魚和蔬菜循環種養的生態生產模式。養魚池內的水提升至生化處理區,微生物可以分解處理水中魚的排泄物和餌料殘渣,將其轉變為植物可以吸收的營養物質。處理后的水流進菜池,蔬菜吸收水中養分后,凈化的水再次回到魚池中,形成“魚肥水—菜凈水—水養魚”的生態循環系統。

據李良介紹,“魚菜共生”模式實現了動物、植物、微生物三者之間的生態平衡,不會造成污染排放,不添加化學藥劑,是可持續、循環型、無污染、無公害模式,實現了“養魚不換水、種菜不施肥”的綠色循環農業。

說起這種生態大棚的經濟效益,李良信心滿滿地說,魚菜共生大棚用水僅是傳統蔬菜大棚的5%—10%,預計一個大棚年產值15萬元左右,去年除了出產了2萬斤鮮魚外,大棚每個月都能產一茬葉菜,36棟大棚每茬葉菜產量近2萬斤,全部銷往太原市主城區的生鮮超市。在基地大棚內忙碌的工人,都是來自周邊村莊的農戶,每年可增收3萬元至5萬元。

魚菜共生生態系統是綠色工廠,也是觀光園和科普課堂。自2019年投產,其新穎的生產模式吸引了眾多觀光客。桃南小學、迎澤區第二實驗小學的小朋友們都曾經來到這里開展勞動實踐活動,除草、搭架、采摘,上了一堂生動的科普課。(盧文艷)




 
主站蜘蛛池模板: 色综合网站在线 | 亚洲在线一区 | 欧美日韩国产成人综合在线影院 | 一区二区三区四区视频在线观看 | 天天色天天操综合网 | 99热国产免费 | 日韩在线国产 | 久久精品亚洲日本筱田优 | 亚洲狠狠婷婷综合久久久久网站 | 成人在线免费小视频 | 天天摸天天干天天操 | 久久99久久99精品免费看动漫 | 天天干天天爽天天操 | 国产精品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美女久久久亚洲 | 欧美激情免费观看 | 亚洲国产精品网 | 一区二区在线免费观看 | 你懂的91 | 久久精品免费观看久久 | 又粗又大的机巴好爽7 | 欧美与黑人午夜性猛交久久久 | 国产日韩在线播放 | 瑟瑟综合 | 日韩不卡在线播放 | 成人在线免费 | 日本一道一区 | 久久五月天婷婷 | 欧美日韩国产58香蕉在线视频 | 国产香蕉久久 | 中文字幕在线永久 | 久久伊人亚洲 | 亚洲欧美韩国 | 久久亚洲精品玖玖玖玖 | 国产人成久久久精品 | 亚洲精品欧美精品国产精品 | 亚洲酒色1314狠狠做 | 中文字幕日韩女同互慰视频 | 性久久久久 | 久久精品视频一区 | 久草免费在线视频 |